365bet比分网

  按部首检索  按拼音检索
有关书信的别称

   古代,信件是不称‘信”的,它有着种种代称。在古代书籍、诗词歌赋中就有很多关于书信的不同称谓。
   它是古代对信件的一般最常见的称词。如杜甫的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”中的“书”是指信。再如我们常说的“手书”即亲笔信。
    在汉代以前,没有纸,通信时把信的内容刻在或写在木片或竹片上。引申为信件,如“书简”、“小简”。
    本指精美的纸张,供题写诗、词和写信等用,如“花笺”、“锦笺”。一般信纸也叫笺,如“便笺”、“手笺”即指信。
    原为写字的小木片,《古诗十九首》中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书札”等。这里“札”即为书信之称。
    原也为写字之木片,《汉书·昌邑哀王传》:“笔,持牍趋谒。”故后书称公文为“文牍”。
    古为白色的绢,用绢帛书写信,通常长一尺,称用短笺为“尺素”,如陆机《文赋》:“函绵邈于尺素”,这里的“尺素”皆为信件的代称。
    以上都是用写信的材料、方式来作为信件的代称。此外,古时的信件还有一些别名。
    函  指封套,相当于现在的信封,一封信就称为一函。《三国志·魏·刘晔传》:“(曹操)每有疑事,辄以函问晔,至一夜数十至耳。”引申为信件。又如“便函”、“来函”。
     指用来捆绑器物的绳索,而用绳索的目的是将器物密封或封口,书信一般是具有保密性的,也需要密封,因此就用缄来代称书信。宋王禹偁《回襄阳周奉礼》:“两月劳君寄两缄。”“缄札”和“缄素”字面意思就是用绳索将写好字的木片、丝帛捆扎起来,表明是密封好的书信。唐李商隐《春雨》:“玉珰缄札何由达,万里云罗一雁飞。”明张羽《怀友》:“携赏邈难期,庶望遗缄素。”
    本义是指鸟羽。古时曾用羽毛为笔,故用“”代称笔,“翰墨”就是笔墨,“翰池”就是笔砚。写信要用笔,因此用与此相关的字词和“翰”构成双音节词来代称书信,“华翰” 是取“华”美观、精华、有文采之义,用来表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。唐刘禹锡《谢窦相公启》:“每奉华翰,赐之衷言,果蒙新恩,重忝清贯。”
    古代写在帛上的信就叫“帖”,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、王献之的杂帖,就是文字简单情义隽永的书信。 
    作为信件的别称,表示陈述之意:与开启的“启”有区别。旧时书札亦称”书启”。
   双鲤 指用两块雕刻有鲤鱼图案用来放书信的木盒,也就是书信的封套,代称书信。唐刘禹锡《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》:“相思望淮水,双鲤不应稀。”也有称为双鱼的,唐杜甫《送梓州李使君之任》:“五马何时到,双鱼会早传。”因此“双鲤”“鲤鱼”、“鱼素”、“鱼雁”等也是书信的别名。
    鸿雁 它在文学作品中常被比作书信。其典出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天子射上林中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。”由此还引出“北海雁书”、“鸿雁传书”等书信别称词,有雁足、雁帛、雁书等。
 尺牍  古代官府规定,民间只准用一尺长的材质来写信,于是,人们在“牍”“素”“纸”等名称的前面加上了一个“尺”字,更加形象来称呼书信,充分展示了书信的时代特色,如尺牍、尺素、尺纸、尺书、尺翰等。唐张九龄《当途界寄裴宣州》有句:“委曲风波事,难为尺素传”;《宋书·沈璞传》有句:“复裁少字,宣志于璞,聊因尺纸,使卿等具知厥心。”
   书筒 指盛书信的邮筒,也用来代指书信。宋赵蕃《呈季承》:“但恐衡阳无过雁,书筒不至费人思。”
   朵云 笺上的一种五朵云的花纹,文人常用有这种图案的笺纸写信,后来就用朵云作为对别人书信的敬称。宋汪洋《回谢王参议启》有句:“尚稷尺牍之驰,先拜朵云之赐。”
   鸾笺 —宋时蜀地善之十色彩笺,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,因此书信别称为“鸾笺”。
   八行书 旧时竖立式信笺,多用红线划分八行,故有此别称。
   随着汉语双音词的大量出现,人们将原来表示书信的单音节词两两组合,合成一个词来指代书信,意思并没有发生变化,如简书、简札、简帖、书牍、书札、帛书等。唐李商隐《为举人献韩郎中琮启》中云:“仰瞻几阁,伏待简书”;《汉书·苏建传》中云:“(常惠)教使者谓单于,言‘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’。”
 

相关资料